惡性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

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
惡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oma)亦稱為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結和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也是最早發現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之一。本病具體病因尚不明确,可能與感染、免疫因素、理化因素及遺傳因素有關。腫瘤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通常以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為特征,還常有發熱、消瘦、盜汗等全身症狀。有時可侵犯扁桃體、鼻咽部、胃腸道、骨骼或皮膚等部位,引起相應組織器官受損症狀。可根據情況采用化療、放療方法進行醫治。[1]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腫瘤科、血液内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淋巴結和淋巴組織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惡性淋巴瘤 英文名:malignant lymphoma 傳染病:否 發病部位:淋巴結或淋巴組織

臨床分類

惡性淋巴瘤根據組織病理學改變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兩大類。

1、霍奇金淋巴瘤(HL)

HL是一種相對少見但治愈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一般從原發部位向鄰近淋巴結依次轉移,是第一種用化療能治愈的惡性腫瘤。根據2017年修訂版WHO淋巴瘤分類,HL分為結節性淋巴細胞為主型HL和經典型HL兩大類。其中,經典型HL包括結節硬化型、富于淋巴細胞型、混合細胞型和淋巴細胞消減型。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是一組具有不同組織學特點和起病部位的淋巴瘤,易發生早期遠處擴散。

(1)根據淋巴瘤的生物學行為,可分為惰性淋巴瘤和侵襲性淋巴瘤。

(2)根據WHO(2016)分型方案可分為前驅淋巴性腫瘤、成熟B細胞來源淋巴瘤、成熟T和NK細

胞淋巴瘤。其中較常見的亞型包括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邊緣區淋巴瘤(MZL)、濾泡性淋巴瘤(FL)、套細胞淋巴瘤(MCL)、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BL)、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蕈樣肉芽腫/Sézary綜合征(MF/SS)。

流行病學

傳染性

本病不具有傳染性。

發病率

我國惡性淋巴瘤總發病率男性為1.39/10萬,女性為0.84/10萬,發病率明顯低于歐美各國及日本,其中HL占所有淋巴瘤的8%~11%(國外約25%)。

死亡率

我國惡性淋巴瘤的死亡率為1.5/10萬,排在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第11~13位。n

發病趨勢

惡性淋巴瘤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好發人群

1、霍奇金淋巴瘤(HL)

多見于男性,男女之比為1.4∶1~1.3∶1。其發病年齡在歐美發達國家呈較典型的雙峰分布,分别在15~39歲和50歲以後;而包括中國在内的東亞地區,發病年齡多在30~40歲,呈單峰分布。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部分不同類型的NHL好發人群存在一定差異,但也有部分類型的好發人群尚不明确。

(1)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中位發病年齡為50~60歲,男性略多于女性。

(2)濾泡性淋巴瘤(FL)中位發病年齡約60歲。

(3)套細胞淋巴瘤(MCL)男女比例為2~3∶1,中位發病年齡65歲左右。

(4)流行型Burkitt淋巴瘤(BL)高峰發病年齡在4~7歲,男女之比為2∶1;散發型BL散布于世界各地,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年,男女之比為3∶1~2∶1。

(5)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常見于中老年人,中位發病年齡55歲,發病無明顯性别差異。

病因

目前惡性淋巴瘤的具體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認為感染及免疫因素起重要作用,同時還與理化因素及遺傳因素有關。

基本病因

1、感染

(1)Epstein-Barr病毒(EBV)

EB病毒與HL關系極為密切。在我國,HL組織中的EBV檢出率在48%-57%。此外,EB病毒也可能是Burkitt淋巴瘤的病因。

(2)反轉錄病毒

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可增加淋巴瘤的發生風險;此外,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HTLV-Ⅰ)、HTLV-Ⅱ與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T細胞皮膚淋巴瘤(蕈樣肉芽腫)有關。

(3)人疱疹病毒(HHV)

①HL患者的HHV-6陽性率和抗體滴度均較非HL者高,且随着HL疾病進展,HHV-6的抗體滴度也逐漸升高。

②HHV-8與較少見的NHL類型即特征性體腔淋巴瘤/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PEL)有關。

(4)麻疹病毒(MV)

有研究報道認為MV可能與HL發病有關。

(5)幽門螺旋杆菌(Hp)

Hp抗原的存在與胃黏膜淋巴瘤的發病有密切關系。

2、免疫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也與淋巴瘤的發病有關。遺傳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病人伴發淋巴瘤者較正常人為多。

(2)器官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而發生惡性腫瘤者,其中1/3為淋巴瘤。

(3)幹燥綜合征病人中淋巴瘤的發病率比一般人高。

3、遺傳因素

有HL家族史者患HL危險較其他人高;NHL亦存在家庭成員群集現象。

4、理化因素

使用殺蟲劑、除草劑、殺真菌劑等,以及長期接觸溶劑、皮革、染料及放射線等都與NHL的發生有關。

症狀

惡性淋巴瘤的常見臨床表現有無痛性淋巴結腫大,以及發熱、盜汗和消瘦等全身症狀。有時因病變組織對各組織、器官的壓迫和浸潤,還可引起相應症狀。

典型症狀

1、局部症狀

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是淋巴瘤最常見的表現。多見于頸部或鎖骨上淋巴結,其次為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有時淋巴結腫大也可壓迫鄰近組織器官,引起相應症狀。

(1)腫大淋巴結壓迫神經可引起疼痛。

(2)咽淋巴環病變可有吞咽困難、鼻塞、鼻出血及颌下淋巴結腫大。

(3)縱隔、肺門淋巴結腫塊可緻咳嗽、胸悶、氣促、胸痛、呼吸困難、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等。

(4)腹腔内腫塊可能會引起腹痛、腹塊等表現;腹膜後淋巴結腫大可壓迫輸尿管,引起腎盂積水。

2、全身症狀

(1)霍奇金淋巴瘤(HL):發熱、盜汗、瘙癢及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狀較多見。30%~40%的HL病人以原因不明的持續發熱為起病症狀。約六分之一的患者還可有周期性發熱。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膚瘙癢,多為年輕女性。部分患者還可有飲酒後淋巴結疼痛表現。

(2)非霍

奇金淋巴瘤(NHL):病變晚期,患者可有發熱、消瘦、盜汗等症狀,但全身瘙癢很少見。

并發症

随着病情的發展,病變還可侵犯多器官、組織。

1、胸部病變:以肺門及縱隔受累最多,半數有肺部浸潤或(和)胸腔積液。

2、胃腸道病變:以小腸多見,其次為胃。臨床表現有腹痛、腹瀉和腹塊,有時還可發生腸梗阻和消化道出血。

3、腎髒損害:可引起腎腫大、腎功能不全及腎病綜合征。

4、骨骼損害:以胸椎、腰椎最常見。表現為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壞、脊髓壓迫症等。約20%的NHL病人在晚期累及骨髓,發展成淋巴瘤白血病。

5、皮膚病變:表現為腫塊、皮下結節、浸潤性斑塊、潰瘍等。

檢查

預計檢查

出現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時,建議及時就醫診治。醫生首先會進行體格檢查,初步了解患者情況。之後可能會建議進行多種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檢查等,來幫助明确診斷。

體格檢查

1、視診

醫生會觀察患者的面容、營養情況、精神狀态等,了解有無異常表現。

2、觸診

醫生主要會對身體各處的腫大淋巴結進行檢查,以了解其數目、大小、質地、活動度等情況,必要時還會檢查有無肝脾腫大等表現。必要時還會對淋巴結以外的病變部位進行檢查。

(1)霍奇金淋巴瘤(HL):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活動,也可互相粘連,融合成塊,觸診有軟骨樣感覺。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低度惡性淋巴瘤時,淋巴結腫大多為分散、無粘連,易活動的多個淋巴結;侵襲性淋巴瘤,進展迅速者,淋巴結往往融合成團,有時與基底及皮膚粘連。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檢查

HL常有輕或中度貧血,部分病人嗜酸性粒細胞升高。骨髓被廣泛浸潤或發生脾功能亢進時,血細胞減少;NHL白細胞數多正常,伴有淋巴細胞絕對或相對增多。

2、骨髓穿刺和活檢

骨髓塗片找到R-S細胞是HL骨髓浸潤的依據,活檢可提高陽性率;NHL部分病人的骨髓塗片中可找到淋巴瘤細胞。晚期發生淋巴瘤細胞白血病時,可呈現白血病樣血象和骨髓象。

3、血液紅細胞沉降率(血沉)檢測

疾病活動期血沉加快。

4、血清乳酸脫氫酶檢查

部分HL患者可出現酸脫氫酶活性增高;乳酸脫氫酶升高通常提示淋巴瘤預後不良。

5、其他

除前述檢查外,醫生還會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多項實驗室檢查,對疾病的診斷、病情的評估及指導治療有一定意義。

(1)患者還常需進行肝腎功能、β2微球蛋白,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性篩查。

(2)對原發胃的黏膜相關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應常規進行幽門螺杆菌(Hp)染色檢查。

(3)對NK/T細胞淋巴瘤患者,應進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檢測。

(4)對于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受累風險的患者應進行腰穿,予以腦脊液生化、常規和細胞學等檢查。

影像學檢查

1、計算機斷層掃描(CT)

是目前作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療效評價和随診的最常用影像學檢查方法。對腹部、盆腔、縱隔及肺門淋巴結的檢查有重要意義。

2、核磁共振(MRI)

對于中樞神經系統、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變應首選MRI檢查;對于肝、脾、腎髒、子宮等實質器官病變可以選擇或者首選MRI檢查;MRI檢查尤其适用于不宜行增強CT掃描者,還可作為CT發現可疑病變後的進一步檢查。

3、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

可以顯示淋巴瘤病竈及部位。是一種根據生化影像來進行腫瘤定性定位的診斷方法。目前已把此檢查方法作為評價淋巴瘤療效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除惰性淋巴瘤外,淋巴瘤分期與再分期、療效評價和預後預測的最佳檢查方法。

4、超聲

可用于淺表淋巴結和淺表器官(如睾丸、甲狀腺、乳腺等)病變的診斷和随診;對于腹部、盆腔淋巴結檢查可以選擇性使用;還可用于肝、脾、腎、子宮等腹盆腔實質性器官的評估。有時還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淋巴結穿刺活檢。

病理檢查

病理學檢查是惡性淋巴瘤診斷的主要手段。

1、取标本

醫生常切除部分或完整的病變部位作為檢查标本。如病變位于淺表淋巴結,多選擇頸部、鎖骨上和腋窩淋巴結。對于無法有效、安全地獲得切除或切取病變組織者,可通過粗針穿刺取檢查标本;複發患者,可以通過粗針或細針穿刺來獲取病變組織。

2、檢查技術

淋巴結的病理診斷常綜合應用形态學、免疫組化、遺傳學分子生物學技術以及流式細胞術等。但目前尚無一種方法可以單獨定義為“金标準”。

其他檢查

1、可疑胃腸道受侵的患者應行胃鏡、腸鏡檢查。

2、還可常規進行心電圖檢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

診斷

診斷原則

根據患者家族史、既往感染病史、長期不良物質接觸史等,以及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增大、發熱、消瘦、盜汗、瘙癢、乏力等症狀表現,再結合病理檢查和各項實驗室、影像學檢查的結果,一般不難診斷。診斷過程中還需與淋巴結炎、慢性淋巴結炎、結節病等相鑒别。

診斷依據

1、根據淋巴結病變範圍分期

(1)Ⅰ期:單個淋巴結區域受累為Ⅰ期,出現局竈性單個結外器官受累為ⅠE期。

(2)Ⅱ期:在膈肌同側的兩組或多組淋巴結受侵犯為Ⅱ期;局竈性單個結外器官及其區域淋巴結受侵犯,伴或不伴橫膈同側其他淋巴結區域受侵犯為ⅡE期。

(3)Ⅲ期:橫膈上下淋巴結區域同時受侵犯為Ⅲ期,伴有局竈性結外器官受累為ⅢE期,脾受累為ⅢS期,兩者都有則為ⅢE+S期。

(4)Ⅳ期:彌漫性(多竈性)單個或多個結外器官受侵犯,伴或不伴相關淋巴結腫大,或孤立性結外器官受侵犯伴遠處(非區域性)淋巴結腫大。如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也屬Ⅳ期。

2、全身症狀分組

分為A、B兩組。凡無以下症狀者為A組,有以下症狀之一者為B組。

(1)不明原因發熱大于38℃。

(2)盜汗。

(3)半年内體重下降10%以上。

鑒别診斷

1、淋巴結炎

多有感染竈,淋巴結腫大伴紅、腫、熱、痛等急性期症狀。急性期過後,淋巴結縮小,疼痛消失。

2、慢性淋巴結炎

淋巴結腫大一般為0.5~1.0cm,質地較軟、扁、多活動,與HL腫大淋巴結的大、豐滿和質韌不同。

3、結節病

多見于青少年及中年人,多侵及淋巴結,可伴多處淋巴結腫大,常見于肺門淋巴結對稱性腫大,或有氣管旁及鎖骨上淋巴結受累,淋巴結多在2cm直徑内,質地一般較硬,可伴長期低熱。活檢病理可找到上皮樣結節,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在淋巴結及血清中均升高。

4、腫瘤淋巴轉移

多有原發病竈的表現,淋巴結活檢有助于鑒别。

5、其他

以發熱為主要表現的淋巴瘤,需和結核病、敗血症、結締組織病、壞死性淋巴結炎和惡性組織細胞病等鑒别;結外淋巴瘤需和相應器官的其他惡性腫瘤相鑒别。

治療n

治療原則

惡性淋巴瘤的治療主要是以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通常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腫瘤分期、病情嚴重程度、身體素質等情況,制定合适的個體化診療方案,以期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實現治愈或延長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藥物治療

1、化學藥物治療

即化療,是指通過化學藥物(細胞毒性藥物)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通常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适的藥物進行治療。

2、免疫調節劑

(1)西達本胺: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可用于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不良反應主要有貧血、營養不良、疲勞乏力及惡心、嘔吐等。

(2)伊布替尼:為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可用于套細胞淋巴瘤的治療。主要不良反應為出血、感染、血細胞減少、間質性肺疾病及房顫等。

3、其他

苯達莫司汀也是淋巴瘤治療的重要藥物,為氮芥的雙功能衍生物,具有抗腫瘤細胞毒性作用,于2018年12月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批準。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一般無法徹底治療淋巴瘤,但若存在腸梗阻等相關并發症時,可能需根據病情酌情采用外科手術方法進行醫治;此外,合并脾功能亢進者,如有切脾指征,可行切脾術以提高血象,為以後化療創造有利條件。

放化療

1、化療

不同類型的淋巴瘤常采用不同的化療方案。

(1)霍奇金淋巴瘤

常用聯合化療方案有:

①MOPP方案:氮芥+長春新堿+丙卡巴肼+潑尼松。

②ABVD方案:多柔比星+博來黴素+長春地辛+達卡巴嗪。

(2)非霍奇金淋巴瘤

常用聯合化療方案有:

①CHOP方案: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松。

②R-CHOP方案: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松。

③EPOCH方案:依托泊苷+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松+環磷酰胺。

④ESHAP方案:依托泊苷+甲潑尼龍+順鉑+阿糖胞苷。

2、放療

放射治療指通過高能射線來殺死癌細胞,是淋巴瘤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醫生會根據治療目标、患者自身素質及診療條件,來選擇放療線束、射野和劑量。放射治療的适應證為:

(1)根治性治療。

(2)綜合治療的一部分。

(3)化療不能耐受或抗拒、殘存病竈的挽救治療。

(4)姑息治療。

中醫治療

淋巴瘤常見中醫證型虛實夾雜,多為兩種或多種證候要素組成的複合證候;可分為氣虛、陰虛、血虛、痰濕、血瘀、氣滞等六種證候。目前中醫治療淋巴瘤主要在減輕内科治療和放療後的不良反應,改善食欲、體力及免疫低下等方面發揮輔助治療的作用,對于終末期患者起支持治療的作用,對于治療後恢複期的患者也可酌情采用中醫治療進行調理。治療方法包括口服湯藥、中成藥、中成藥制劑及外敷、針灸等。

其他治療

1、生物治療

(1)單克隆抗體:NHL大部分為B細胞性,90%表達CD20,HL的淋巴細胞為主型也高密度表達CD20。凡CD20陽性的B細胞淋巴瘤,均可用CD20單抗(利妥昔單抗)治療。每一周期化療前應用,可明顯提高惰性或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的完全緩解率及無病生存時間。B細胞淋巴瘤在HSCT(造血幹細胞移植)前用利妥昔單抗做體内淨化,可以提高移植治療的療效。

(2)幹擾素:對蕈樣肉芽腫等有部分緩解作用。

(3)抗Hp的藥物:胃MALT淋巴瘤經抗Hp治療後部分病人症狀改善,淋巴瘤消失。

(4)CAR-T細胞免疫治療: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複發性難治B細胞淋巴瘤取得療效。

2、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

55歲以下、重要髒器功能正常、緩解期短、難治易複發的侵襲性淋巴瘤、4個CHOP方案能使淋巴結縮小超過3/4者,可在行大劑量聯合化療後,進行自體或allo-HSCT,以期最大限度地殺滅腫瘤細胞,取得較長期緩解和無病存活。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用于淋巴瘤治療時,移植物受淋巴瘤細胞污染的機會小,造血功能恢複快,并适用于骨髓受累或經過盆腔照射的病人。

日常

惡性淋巴瘤患者應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遵醫囑用藥,适當鍛煉,促進疾病康複。按照醫囑定期複診,以便醫生了解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心理護理

1、心理特點

惡性淋巴瘤是惡性腫瘤,且放化療給患者造成很多的毒副反應,可能導緻患者産生恐懼、焦慮和抑郁的情緒,不利于患者康複。

2、護理要點

(1)家屬應積極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态,并且鼓勵患者說出心裡的想法,認真傾聽,鼓勵患者充滿信心,滿足其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在與患者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注意語氣語調,讓患者能夠放松,保持開朗的心情。

(2)患者應主動與醫護人員溝通,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正确面對疾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勇氣,提高配合治療的積極性。

用藥護理

患者應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停藥或增減藥物劑量,更不可相信偏方,以免影響治療效果。若用藥期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生活管理

1、發熱期間卧床休息,血小闆減少的病人應減少活動,化療間歇期應适當運動,勞逸結合。

2、營造舒适、安靜、放松的生活環境,保持室内幹淨衛生,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内适宜的溫濕度。

3、适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4、放療患者保護好照射野皮膚,預防皮膚感染、潰爛。

飲食

飲食調理

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運轉,起到輔助控制病情,維持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複的作用。

飲食建議

1、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

2、少食多餐。

飲食禁忌

1、病情恢複期間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暴飲暴食。

預防措施

以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發病風險。

1、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染。

2、避免長期接觸溶劑、皮革、染料及放射線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