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線

接地線

安全回路線
家用電器設備由于絕緣性能不好或使用環境潮濕,會導緻其外殼帶有一定靜電,嚴重時會發生觸電事故。為了避免出現的事故可在電器的金屬外殼上面連接一根電線,将電線的另一端接入大地,一旦電器發生漏電時接地線會把靜電帶入到大地釋放掉。另外對于電器維修人員在使用電烙鐵焊接電路時,有時會因為電烙鐵帶電而擊穿損壞電器中的集成電路,這一點比較重要。可以有效預防危險。
  • 中文名:接地線
  • 外文名:EARTH LINE
  • 别名:
  • 執行标準:DL/T879-2004(2015年止)
  • 用 途:防止漏電

簡介

電器中,接地線就是接在電氣設備外殼等部位及時的将因各種原因産生的不安全的電荷或者漏電電流導出的線路。

(1)高壓接地線作用:高壓接地線是用于線路和變電施工,為防止臨近帶電體産生靜電感應觸電或誤合閘時保證安全之用。

(2)高壓接地線結構:攜帶型高壓接地線由絕緣操作杆、導線夾、短路線、接地線、接地端子、彙流夾、接地夾。由于配電線路存在分支多,分散性大,線路深入負荷中心易受建築、樹木遮擋等因素的影響,使配網接地線的管控風險大,易發生漏裝接地線、帶接地線送電的惡性事故。

(3)高壓接地線制作工藝:制作工藝優良--導線夾、接地夾是采用優質鋁合金壓鑄成形;操作棒采用環氧樹脂彩色管,絕緣性能好,強度高、重量輕、色彩鮮明、外表光滑;接地軟銅線采用多股優質軟銅線絞合而成,并外覆柔軟、耐高溫的透明絕緣護層,可以防止使用中對接地銅線的磨損,銅線達到疲勞度測試需求,确保作業人員在操作中的安全。

(4)接地線規格:按部頒規定,接地線必須是25mm2以上裸銅軟線制成。

接地方式的基本組成

接地方式的組成部分可分為電氣設備和配電系統兩部分。

1.電氣設備的接地部分

(1)接地體:與大地緊密接觸并與大地形成電氣連接的一個或一組導體。

(2)外露可導電部分:電氣設備能觸及的可導電部分。正常時不帶電,故障時可能帶電,通常為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

(3)主接地端子闆:一個建築物或部分建築物内各種接地(如工作接地、保護接地)的端子和等電位連接線的端子的組合。如成排排列,則稱為主接地端子排。

(4)保護線(PE):将上述外露可導電部分,主接地端子闆、接地體以及電源接地點(或人工接地點)任何部分作電氣連接的導體。對于連接多個外露可導電部分的導體稱為保護幹線。

(5)接地線:将主接地端子闆或将外露可導電部分直接接到接地體的保護線。對于連接多個接地端子闆的接地線稱為接地幹線。

(6)等電位連接:指各外露可導電部分和裝置外導電部分的電位實質上相等的電氣連接。

2.配電系統的接地部分

(1)相線(L)。輸送電能的導體,正常情況下不接地。

(2)中性線(N)。與系統中性點相連,并能起輸送電能作用的導體。

(3)保護中性線(PEN)。兼有保護線和中性線作用的導體。

(4)電源接地點。将電源可以接地的一點(通常是中性點)進行接地。

接地方式的分類

我國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已使用IEC規定,其分類仍然是以配電系統和電氣設備的接地組合來分,一般分為TN、TT、IT系統等。上述字母表示的含義:第一個字母表示電源接地點對地的關系。其中T表示直接接地;I表示不接地或通過阻抗接地。第二個字母表示電氣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與地關系。其中T表示與電源接地點無連接的單獨直接接地;N表示直接與電源系統接地點或與該點引出的導體連接。智能接地線管控系統是一套綜合性系統,本文主要工作是分析了系統總體需求,設計了系統總體架構,分析了微機防誤系統升級需求,以及設計并實現一套接地線綜合管理軟件。

根據中性線與保護線是否合并的情況,TN系統又分為TN-C、TN-S及TN-C-S系統。TN-C系統:保護線與中性線合并為PEN線。TN-S系統:保護線與中性線分開。TN-C-S系統:在靠近電源側一段的保護線和中性線合并為PEN線,從某點以後分為保護線和中性線。

電阻要求:

高壓短路接地線對地電阻要求決定了接地線的品質,一般按照電力行業DL-T879-2004技術規定要求每個截面積的接地線對地電阻不的大于下列數值:

接線鼻之間測量直流電阻,對于16mm2,25mm2,35mm2,50mm2,70mm2,95mm2,120mm2的各種截面,平均每米的電阻值應分别小于1.24mΩ,0.79mΩ,0.56mΩ,0.40mΩ,0.28mΩ,0.21mΩ,0.16mΩ。

高壓接地線分類:

(1)高壓接地線按照使用環境可以分為:室内母排型接地線(JDX-NL)和室外線路型接地線(JDX-WS)。(2)高壓接地線按照電壓等級可分為:10KV接地線,35KV高壓接地線,110KV接地線,220KV高壓接地線,500KV高壓接地線。

技術參數

(1)10KV高壓接地線絕緣杆部分長度:700mm握手部分長度:300mm金屬接頭部分長度:50mm節數:1杆徑:30mm總長(不包括線夾)1050mm

(2)35KV接地線标稱截面:25mm2總根數:810平均直徑(mm):0.2mm計算截面:(mm2):25.43金屬接頭部分長度:50mm節數:1杆徑:30mm

(3)110KV高壓接地線标稱截面:35mm2總根數:1136平均直徑(mm):0.2mm計算截面:(mm2):35.67絕緣杆部分長度:1360mm握手部分長度:700mm金屬接頭部分長度:140mm節數:2杆徑:30mm總長(不包括線夾):2200mm

使用說明

(1)挂接地線時:先連結接地夾,後接接電夾;拆除接地線時,必須按程序先拆接電夾,後拆接地夾。

(2)安裝:将接地軟銅線分相上雙眼銅鼻子固定在接地棒上的接電夾(接電夾有固定式和活動式)相應位置上,将接地線合相上的單眼銅鼻子固定在接地夾或地針上,構成一套完整的接地線。

(3)核實接地棒的電壓等級與操作設備的電壓等級是否一緻。

(4)接地軟銅線有分相式和組合式,接地棒有平口式和雙簧鈎式線夾。

使用維護

使用攜帶型短路接地線前,應先驗電确認已停電,在設備上确認無電壓後進行。先将接地線夾連接在接地網或扁鐵件上,然後用接地操作棒分别将導線端線類擰緊在設備導線上。拆除短路接地線時,順序正好與上述相反。

裝設的短路接地線,它和帶電設備的距離,考慮到接地線擺的影響,其安全距離應不小于《電力安全工作規程》新規定的數值。

嚴禁不用線夾而用纏繞的方法進行接地短路。

懸挂點如有接地點,應用接地線夾或專用銅棒作接地連接;如無固定接地點可利用;則可用臨時接地點,接地極埋入地下深度應不小于0.6m。

攜帶型短路接地線應妥善保管。每次使用前,均應仔細檢查其是否完好,軟銅線無祼露,螺母不松脫,否則不得使用。

攜帶型短路接地線檢驗周期為每五年一次,檢驗項目同出廠檢驗。經試驗合格的攜帶型短路接地線在經受短路後,應根據經受短路電流大小和外觀檢驗判斷,一般應予報廢。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兩種新型接地線防誤操作方案:一種為機電控制式、一種為機械控制式。通過對比兩方案的可靠性及操作便利性,最終選用機械控制式。

注意事項

1、工作之前必須檢查接地線。軟銅線是否斷頭,螺絲連接處有無松動,線鈎的彈力是否正常,不符合要求應及時調換或修好後再使用。

2、挂接地線前必須先驗電,未驗電挂接地線是基層中較普遍的習慣性違章行為,在懸挂時接地線道體不能和身體接觸。

3、在工作地點兩段兩端懸挂接地線,以免用戶倒送電、感應電的可能,深受其害的例子不少。

4、在打接地樁時,要撥能借地體能快速疏通事故大電流,保證接地質量。

5、要愛護接地線。接地線在使用過程中不得扭花,不用時應将軟銅線盤好,接地線在拆除後,不得從空中丢下或随地亂摔,要用繩索傳遞,注意接地線的清潔工作。

6、新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對接地線使用的培訓、學習,考核合格後,方能單獨從事接地線操作或使用工作。

7、按不同電壓等級選用對應規格的接地線。

8、嚴禁使用其它金屬線代替接地線。

9、現場工作不得少挂接地線或者擅自變更挂接地線地點。

10、接地線具有雙面性,它具有安全的作用,使用不當也會産生破壞效應,所以工作完畢要及時拆除接地線。帶接地線合開關會損壞電氣設備和破壞電網的穩定,會導緻嚴重的惡性電氣事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