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注疏

十三經注疏

阮元編寫史籍
《十三經注疏》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經典注疏的彙編,共有四百一十六卷,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經常要查檢的作品。中國文籍,浩如煙海,存世約十多萬種,《四庫全書》是這些文籍的精華,其經史子集四部之中,經部又是其精華,而《十三經注疏》則冠列于為經部之首。
  • 書名:十三經注疏
  • 别名:十三部儒家經典注疏彙編
  • 作者:阮元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2784頁
  • 開本:16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01002652
  • 出版日期:1980年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信息

·頁碼:2784頁

·版本:1版

·裝幀:精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套裝數量:2

十三經簡介

“十三經”包括《易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經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華文明進程中,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産生了巨大影響,長期根植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社會生活觀念中。

注疏釋義

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稱。注,指對經書字句的注解,又稱傳、箋、解、章句等;疏,指對注的注解,又稱義疏、正義、疏義等。

注、疏内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制、史實等。宋人将十三經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稱始流行。

《十三經注疏》:即指後人為了便于查閱《易》、《詩》、《書》、《周禮》、《禮記》、《儀禮》、《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書,這就是通行的《十三經注疏》。

注疏版本

通行本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縮印本(精裝16開本上下冊)。其阮元校勘之處,均用▲号表示。詳見各家出版社之出版說明。

以清代學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注疏》在“十三經”的注釋版本中最為完善,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周易正義》十卷,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正義》二十卷,魏·王肅、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毛詩正義》七十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周禮注疏》四十二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五十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正義》六十三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公羊傳注疏》二十八卷,漢·何休解诂、唐·徐彥疏

《春秋谷梁傳注疏》二十卷,晉·範甯集解、唐·楊士勳疏

《孝經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爾雅注疏》十卷,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論語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十四卷,東漢·趙岐注、北宋·孫奭疏

“十三經”

“十三經”即《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等十三種,因為曆代将它們尊為儒家經典,故稱為“經”。

其成書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迄秦漢;其内容極其廣泛,包括哲學、文學、曆史、政治、經濟、語言文字、倫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制度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曆史文獻。“十三經”的确立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最初儒家的經典為“六經”,就是孔子所說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的《樂》早在戰國後期即已失傳,所以漢武帝時隻立了《詩》《書》《禮》《易》《春秋》五經。由于漢朝統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至東漢時,又在“五經”之外把《論語》《孝經》定為讀書人必讀之書,這樣儒家的經典便擴大為“七經”了。

到了唐朝,在國家官辦學校的學習科目中以及科舉考試項目中,又有“九經”之說。這就是《詩》《書》《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春秋左氏傳》等九部經書。顯然在“七經”、“九經”中,已經把古代闡述經義的一些《傳》《記》也包括到經的範圍之内了。

在唐代,《論語》和《孝經》是要求所有讀書人都要研讀的,稱之為“兼經”。唐文宗年間(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經以及《論語》《孝經》《爾雅》都刻在石碑上,總共十二部書,稱為“十二經”。這些經書刻石至今保存下來,就是有名的“開成石經”。

在宋朝,理學家們把《孟子》也提高到經書的地位。北宋哲宗元佑年間的科舉考試中就包括《孟子》了。從此儒家的經典便成了“十三經”。從此,“十三經”的名稱就穩定下來,直到封建社會終結,再也沒有變化。

來曆

随着儒學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定于一尊,曆代學者紛紛為諸經作注解。其中,漢朝及稍後的學者們做了大量的注釋工作,人們稱之為注或箋。唐宋時期,由于時代久遠,人們對漢代的注釋也難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學者不僅注解經傳的正文,而且對前人的舊注也進行解釋和闡發,習慣上就稱之為“疏”或“正義”。

曆代解釋十三經的著作很多。南宋以前,注和疏本來都是單獨成書的。南宋時期始合刻在一起。南宋紹熙年間始有彙集唐宋之前最具權威性的“十三經”注、疏的合刊本,形成一整套經書及其注文,稱為《十三經注疏》,後複有十行本。明嘉靖時期有閩本,據十行本重刻;萬曆間有監本,據閩本重刻;崇祯時期有毛氏汲古閣本,據監本重刻。但是明代時期的監本和汲古閣本,因輾轉翻刻,訛謬百出。

清初有武英殿本。清嘉慶時期,著名學者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經注疏》,裒集宋本重刊,以十行本為主,并廣校唐石經等古本,撰《校勘記》附于諸經卷末,号為善本,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本子,素來為世人所看重。

注疏者

⑴:《周易正義》一〇卷,【魏】王弼、【東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李銳校。

⑵:《尚書正義》二〇卷,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徐養原校。

⑶:《毛詩正義》七〇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顧廣圻校

⑷:《周禮注疏》四二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臧庸校。

⑸:《儀禮注疏》五〇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徐養原校。

⑹:《禮記正義》六三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洪震煊校。

⑺:《春秋左傳正義》六〇卷,【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嚴傑校。

⑻:《春秋公羊傳注疏》二八卷,【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清】臧庸校。

⑼:《春秋谷梁傳注疏》二〇卷,【晉】範甯注,【唐】楊士勳疏,【清】李銳校。

⑽:《論語注疏》二〇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孫同元校。

⑾:《孝經注疏》九卷,【唐】玄宗禦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⑿:《爾雅注疏》一〇卷,【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⒀:《孟子注疏》十四卷,【漢】趙岐注,舊題【宋】孫奭疏,【清】李銳校。

以清代學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注疏》在“十三經”各注釋版本中最為完善,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曆史價值

《十三經注疏》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典籍,

在現代社會中,華夏文明是綿延數千年的一大文明體系,擁有難以數計的古代典籍。但不可否認的是,“十三經”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資料庫,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果我們将浩瀚的中華典籍比作一朵朵璀璨奪目的花兒,那麼,可以說,“十三經”就是它們最重要的母樹。在悠久的中華文明進程中,“十三經”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産生了巨大影響,長期根植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社會生活觀念中。

“十三經”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概括來說,它們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從古代經書中也可以看到不同學派的相互影響,而且,經學作為中國思想文化的主幹對于民族凝聚和文化認同,始終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主導作用。當然,“十三經”雖然閱曆千古,凝結着無數前人的經驗和智慧,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也不能為解決現代社會的各種問題提供現成答案。今天正是中華民族昂首闊步地邁向現代化的康莊大道的偉大時刻,它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精神柱,激發起民族精神;也可以成為我們的智慧向導,啟發我們解決現實問題的睿智。但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傳統經典作出新的诠釋。

圖書

書名:唐宋注疏十三經(全四冊)

圖書編号:1210768

出版社:中華書局

定價:235.0

ISBN:710102076

作者:中華書局編輯部

出版日期:1998-11-01

版次:1

開本:大32開

簡介:

本書據中華書局1936年版《四部備要》本縮印而成。原書據清阮元刻《十三經注疏》本校排,包括《周易注疏》、《尚書注疏》、《毛詩注疏》、《周禮注疏》、《儀禮注疏》、《禮記注疏》、《春秋左傳注疏》、《春秋公羊傳注疏》、《春秋谷梁傳注疏》、《孝經注疏》、《論語注疏》、《孟子注疏》、《爾雅注疏》。撰疏者孔穎達、賈公彥、徐彥、楊士勳、邢昺、孫奭為唐宋人,故名《唐宋注疏十三經》。

目錄:

第一冊

《周易注疏》(唐)孔穎達疏

《尚書注疏》(唐)孔穎達疏

《毛詩注疏》(唐)孔穎達疏

第二冊

《周禮注疏》(唐)賈公彥疏

《禮記注疏》(唐)賈公彥疏

《儀禮注疏》(唐)孔穎達疏

第三冊

《春秋左傳注疏》(唐)孔穎達疏

《春秋公羊傳注疏》(唐)徐彥疏

《谷梁傳注疏》(唐)楊士勳疏

第四冊

《孝經注疏》(宋)邢疏

《論語注疏》(宋)邢疏

《孟子注疏》(宋)孫奭疏

《爾雅注疏》(宋)邢昺疏

獲獎信息

2021年12月4日,《十三經注疏》入選2021年度中華書局雙十佳圖書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