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果

可樂果

梧桐科可樂果屬植物
又名紅可拉,梧桐科常綠喬木,高約10米,原産非洲熱帶。當地土著居民用其作嗜好品,在口中咀嚼,作興奮劑和疲勞恢複劑,其主要成分為咖啡堿約2%及微量可可豆堿、香精油、糖苷、可樂堿。飲料可口可樂即以可樂果和古柯提出物為原料制成[1]。咀嚼可樂果可以減輕因饑餓而造成的病楚,但經常咀嚼則會令牙齒染色。可樂果曾是可口可樂的成份,不過現時已暫被人造調味所取代。可樂果可以治療百日咳及哮喘。内中的咖啡因可以作為支氣管擴張藥,來擴張氣管吸入空氣。
    中文名: 拉丁學名:Cola acuminata Schott et Endl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五桠果亞綱 超目: 目:錦葵目 亞目: 科:梧桐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可樂果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可樂果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原産西非,在熱帶地區,如尼日利亞、巴西和西印度群島有大量種植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可樂果 别稱:蘇丹可樂果

形态特征

葉互生,橢圓形,花腋生,無花瓣,花柄頂端着生星芒狀蓇葖果4~5個,長8~10厘米,果皮綠色,内含5~9個堅硬的白色種子,即商品用的可樂果。其主要成分為咖啡堿約2%及微量可可豆堿、香精油、糖苷、可樂堿。飲料可口可樂即以可樂果和古柯提出物為原料制成。

可樂果呈奶油白色,約有1英寸(2.5厘米)長。可樂果裡含有咖啡因和柯拉果苷(kolanin),非洲人咀嚼可樂果來得到刺激效應。可樂果也經常被用于給碳酸飲料調味。可樂樹可長至60英尺(18米)高,它長着堅韌的橢圓形葉子,開黃色的小花。主要有兩種可樂樹被種植獲得可樂果,一種在非洲,另一種在南美洲和牙買加(Jamaica)。

分布範圍

可樂果現栽培于西非、牙買加、巴西、印度、加納等國。我國廣州、海南、雲南的西雙版納有少量栽培。

醫療價值

興奮劑

可樂果可以有興奮劑及欣快劑的作用,就如其他含有黃嘌呤的植物,如可可、茶、咖啡、瓜拉那及瑪黛茶。

不過可樂果的效用卻很不同,它可以造成強烈的欣快感。它們可以令中央神經系統及心髒興奮。動物實驗發現可樂果有強壯劑及分解脂肪的特性,及激發分泌胃酸。人類研究則發現可樂果有正性變時及輕微的利尿作用。它可以增強人類的警覺性及體能、振奮情緒、增加觸覺敏感性、壓抑食欲及催情。吃下可樂果後會提升體溫、血壓及呼吸率,效果可以長達6小時。

新鮮的可樂堅果含有對心髒和神經輕微刺激性的可可堿和咖啡因。當地人咀嚼種子使他們能承受長時間的工作,因為它能夠刺激前腦(從而提高注意力)。被利用于治療頭痛和抑郁症,幫助消化食物,并可以作為利尿劑。可樂酚類物質也有可能作為抗氧化劑,從而阻止自由基的損害。所以對于加強集中力,提高體能,包括抗氧化都會被運動營養品使用。

副作用

每日最大容許劑量基于标準化,始終遵循産品标簽上的用量步驟。

懷孕或哺乳婦女,糖尿病人,失眠,消化系統紊亂者,高血壓,心髒病,或高膽固醇患者應避免食用含有可樂的産品直到被合格的醫療專家認可。

在補充含有可樂果的産品時不應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産品,過量補充的副作用包括睡眠障礙,緊張或不安,過度興奮,胃痛和十二指腸潰瘍。通過合理的限制的補充,這些症狀可避免或減少到最低程度。

安全問題

可樂果含有大量的亞硝基化合物,而亞硝基化合物是緻癌的,故其食用安全令人懷疑。可樂果曾是可口可樂的成份,由于可樂果還含有大量的緻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為了避免引發癌症的食品安全問題,也為了降低成本,可口可樂公司于1955 年停止使用可樂果,改以人工香料及咖啡因萃取物來取代。

收采加工

成熟後,将果莢收割,放置烈日下曬至果芙幹燥開裂,然後收采種子。

化學成分

可樂果的成份包括有咖啡因(約2-3.5%)、可可堿(約1-2.5%)、茶堿、兒茶酚、酚、棟贛紅、老鷹紅、甜菜堿、蛋白質、澱粉質、脂肪、硫胺素、核黃素、煙堿酸、抗壞血酸、糖、纖維素、水、鈣、鉀、鐵、貝他胡蘿蔔素及丹甯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