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号

不等号

學術符号
不等号(Sign of inequality)是用以表示兩個量數之間不等關系的符号。現在常用的有“≠”(不等号)、“> ”(大于号)、“
    中文名:不等号 外文名: 定義: 英文名:Sign of inequality 定 義:表示兩個量數之間大小關系的符号 種 類:≠(不等号)“> (大于号)

簡介

1629年,在法國數學家日納爾的代數教程裡,用 “AffB”代表A大于B,以及用“BξA”代表B小于 A。1631年,英國著名的代數學家哈裡奧特(1560-1621)在其出版的數學著作中,首先創用了“> ”(大于号)及“<”(小于号),但未被即時采用。同時期的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1570-1660)亦發 明了以“>”表示大于,以“<”表示小于的符号,這種符号,至十八世紀仍被采用。

至近代,“>”及“<”分别表示大于及小于的符号,逐漸被統一及廣泛采用。并以“>”“<”及“≠”來表示為大于、小于及等于的否定号。

在不等式裡面, 同時乘以或者除以一個正數,不等号不改變方向 同時乘以或者除以一個負數,不等号改變方向 同時加上或者減去一個數(正負都可以),不換方向

打法

如果要輸入“≠””,可以按住Alt鍵(換擋鍵)不放,依次按下小鍵盤中的“41433”,再放開Alt健,“≠”就顯示在屏幕中了。

智能ABC輸入法:輸入V1,然後向後翻6頁,第三個就是≠。

搜狗輸入法:輸入budengyu,然後選擇結果第五個就是≠。

相關應用拓展

<正>對于等号("=")與不等号(">""<"),我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使用了。你知道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這些符号的嗎?它們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在15、16世紀的數學公式中,人們用詞語或單詞表示兩個量之間的相等或不等關系。表示"相等"相對還好辦,表示"不等"就困難多了,因為不等關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