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果树

蓝果树

蓝果树科植物
蓝果树(学名:NyssasinensisOliv.)是蓝果树科,蓝果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皮粗糙,常裂成薄片脱落;小枝圆柱形,鳞片覆瓦状排列。[1]生于阳光充足、比较潮湿的山谷或溪边林中。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该种木材坚硬,供建筑和制舟车、家具等用,或作枕木和胶合板、造纸原料。树干通直,树冠呈宝塔形,枝叶茂密,色彩美观,秋叶红艳,供观赏。
    中文名: 拉丁学名:NyssasinensisOliv.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桃金娘目 亚目: 科:蓝果树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蓝果树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蓝果树

形态特征

叶纸质或薄革质,互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稀卵形或近披针形,长12-15厘米,宽5-6厘米,稀达8厘米,顶端短急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略呈浅波状,上面无毛,深绿色,干燥后深紫色,下面淡绿色,有很稀疏的微柔毛,中脉和6-10对侧脉均在上面微现,在下面显着;叶柄淡紫绿色,长1.5-2厘米,上面稍扁平或微呈沟状,下面圆形。

花序伞形或短总状,总花梗长3-5厘米,幼时微被长疏毛,其后无毛;花单性;雄花着生于叶已脱落的老枝上,花梗长5毫米;花萼的裂片细小;花瓣早落,窄矩圆形,较花丝短;雄蕊5-10枚,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

分布范围

产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湖北、四川东南部、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基本内容

蓝果树,干形挺直,叶茂荫浓,春季有紫红色嫩叶,秋日叶转绯红,分外艳丽,适于作庭荫树。在园林中可与常绿阔叶树混植,作为上层骨干树种,构成林丛。材质好,可作家具等用。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成薄片状剥落;小枝紫褐色,有明显皮孔。叶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全缘或微波状,表面暗绿色,背面脉上有柔毛。聚伞总状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花期4月-5月,核果矩圆形,蓝黑色。果期8月-9月。

生长习性: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瘠薄,生长快。

繁殖培育:播种繁殖。果熟时采收后摊放后熟,将种子洗净阴干后冬播,或沙藏至翌年早春播种。种子发芽出土后分次揭草,搭植可在春秋两季,春季移栽宜在芽苞未萌动进行,秋季移栽宜在顶芽形成时或落叶后进行。

景观用途:蓝果树,干形挺直,叶茂荫浓,春季有紫红色嫩叶,秋日叶转绯红,分外艳丽,适于作庭荫树。在园林中可与常绿阔叶树混植,作为上层骨干树种,构成林丛。材质好,可作家具等用。

蓝果树

一、经济特性及市场前景:

蓝果树木材淡黄色,结构细匀,材质轻软适中,可作食品、茶叶包装箱。木材切削容易,易胶粘,可作胶合板的原料。油漆光亮度好,是制造家俱、建筑物和室内装饰的好材料。树皮中提取的蓝果碱有抗癌作用。树冠呈宝塔形,宏伟壮观,秋后叶片红色,是供观赏的好树种。

二、生态学特性:

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安徽黄山、大别山、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等处有天然分布。我省浙南的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云和、丽水等市(县),浙北的安吉、杭州、临安、建德、淳安等山地均有分布。垂直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山沟谷地的一些常绿落叶林内。蓝果树为喜光的阳性树种,天然生长在山沟、山坡的向阳处。它长势旺盛,耐寒性强,在绝对温度-18℃时,仍生长旺盛。抗雪压能力强。根系发达,能穿入石缝中生长,根的萌芽能力强。

三、育苗:

苗圃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早春条播,条距25~30厘米。播种沟深5厘米,下种后薄复一层焦泥灰(2~3厘米),盖狼衣草或稻草。蓝果树的种子出土很不整齐,在播种前用温水浸种2~4天,每天换水,以促进发芽整齐。苗木出土揭草后需马上拔草、喷药,防止猝倒病。

四、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蓝果树对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不甚严格,但也要避免过于干燥瘠薄的土壤,最好选择在土层深厚、湿润的地段造林。

2.整地方式

采用块状整地。挖定植穴,穴径60厘米、深50厘米。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为株行距2.5×3.0米(即每亩88株)或株行距2.0×2.0米。

4.造林方式

栽植前最好放基肥和回填表土,栽植时,做到苗正、根舒、泥紧。

5.造林季节

冬季或早春芽未萌动前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五、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造林后,当年要及时抚育,防止杂草与苗木争肥。以后每年除草松土2次,并适当施肥。抚育时要注意修枝整形,培养干形。

2.间伐和主伐期

蓝果树生长较快,间伐期15~20年,主伐期60年左右。

六、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可用0.5~1.0%的波尔多液、敌克松、退菌特防治。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