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棗

婆棗

鼠李科棗屬植物
婆棗又名紅棗、幹棗、棗子,起源于中國,在中國已有八千多年的種植曆史,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在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複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因此,大棗就有了“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紅棗為溫帶作物,适應性強,素有“鐵杆莊稼”之稱,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是發展節水型林果業的首選良種。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鼠李目 亞目: 科:鼠李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棗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婆棗 中文别名:紅棗、幹棗、棗子 英文名:Ziziphus zizyphus

形态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平滑無毛,具成對的針刺,直伸或鈎曲,幼枝纖弱而簇生,頗似羽狀複葉。成"之"字形曲折。單葉互生;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少有卵形,長2~6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歪斜,邊緣具細鋸齒,主脈自基部發出,側脈明顯。花小形,成短聚傘花序,叢生于葉腋,黃綠色;萼5裂,上部呈花瓣狀,下部連成筒狀,綠色;花瓣5;雄蕊5,與花瓣對生;子房2室,花柱突出于花盤中央,先端2裂,核果卵形至長圓形,長1.5~5厘米,熟時深紅色,果肉味甜,核兩端銳尖。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果實性狀

果實長圓或倒卵圓形,大小較整齊。平均果重11~12克,果肩平圓,末稍聳起,梗窪與環窪中等深廣。果柄較細。果頂廣圓,頂點略凹陷。果面平滑。果皮較薄,棕紅色,韌性差,果肉青白色,脆甜多汁,含可溶性固形物26%左右,可食率95.4%,鮮食風味更好,甜中帶有淡淡的酸味。這種曬幹後果肉較少,不易制幹。幹棗含總糖73.2%,肉質硬脆,少彈性,品質中上。果核紡錘形,在産地,果實8月下旬就開始陸續成熟,果實9月中下旬絕大多數成熟可采收,民間有諺語曰:“七月十五棗紅圈,八月十五棗落杆”。果實實際成長約為105天左右。

栽培習性

樹體高大,樹冠圓頭形或亂頭形,樹勢強健,幹性強,發枝力弱。棗頭多直立延續生長。

20年生樹,樹高7米,冠徑6米。棗股圓柱形,連續結果八九年。根蘖分株後六七年開始結果,15年後進入盛果期,坐果穩定,産量甚高。風土适應性很強,耐旱耐瘠,花期能适應較低的氣溫和空氣濕度。裂果較重。多用根蘖繁殖。栽種應以棗糧間作為主,成園栽種,每公頃栽405~465株為宜。8月中下旬适時灌溉,防止幹旱,減輕裂果。

該品種樹勢較強,高大,最高可達10米左右,冠徑8-8.5米,幹性強,分枝力差,樹姿直立,樹幹常有溝梭,枝硬而粗壯,多直立。棗吊細短。葉片中大,花量較少,每個花序1-5朵花,豐産。棗果長園形或圓柱形,單果重10-14克,果皮深紅色,果面光滑,果肉厚,制幹率53%左右,果中等大,多無種仁。9月下旬成熟。耐旱、耐澇、耐土壤瘠薄,抗鹽堿能力強。河北省栽植面積39.6萬畝,山西省栽植1300畝。

1.栽培密度:平原每畝種植23至37株,山區梯田按等線單行栽植,株距300-500厘米。

2.栽植時期:春季萌芽後栽最适宜。

3.每生産100公斤鮮棗需施氮1.5公斤,po1公斤,ko1.3公斤,每次噴藥加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

4.注意防桃小和鏽病。

該品種為河北省地方品種,适應性廣,抗逆性強,鮮棗可幹制、加工和入藥,為我國北方的主栽品種,今後仍有一定栽培價值。符合認定标準,予以認定。

中藥屬性

藥物簡介

據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複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較好療效;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我國著名的大棗品種有山西黃河灘棗,五佛大棗,山東大棗,泗洪大棗,阜平大棗,金絲小棗,贊皇大棗,哈密大棗,新鄭大棗等。

藥物形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球形,長2~3.5cm,直徑1.5~2.5cm。表面暗紅色,略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黃色或淡褐色,肉質,柔軟,富糖性而油潤。果核紡錘形,兩端銳尖,質堅硬。氣微香,味甜。

果實略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5厘米,直徑約1.5~2.5厘米。表面暗紅色,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果實一端有深凹窩,中具一短麗細的果柄,另一端有一小突點。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松軟,如海綿狀,黃棕色。果核紡錘形,堅硬,兩端尖銳,表面暗紅色。氣微弱,味香甜。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者為佳。

功能主治

果(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髒躁。

樹皮:消炎,止血,止瀉。用于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根:行氣,活血,調經。用于月經不調,紅崩,白帶。

①《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②《本草經集注》:"煞烏頭毒。"

③《别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澼。"

④《藥對》:"殺附子、天雄毒。"

⑤孟诜:"主補津液,洗心腹邪氣,和百藥毒,通九竅,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小兒患秋痢,與蟲棗食,良。"

⑥《日華子本草》:"潤心肺,止嗽。補五髒,治虛勞損,除腸胃癬氣。"

食療秘方

1.高血壓:大棗10枚,洋蔥30克,芹菜根20克,糯米适量,煮粥食用。

2.失眠:大棗20枚,蔥白7根,煎湯,睡前服。

3.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棗10枚(炒焦),橘皮10克(或陳皮4克),共放保溫杯内,沸水沖泡10分鐘,飯前飯後代茶飲。

4.腹瀉:大棗10枚,薏米20克,幹3片,山藥30克,糯米30克,紅糖15克,共煮粥服食。

5.神經衰弱:大棗10枚,枸杞15克,水煎半小時,再将雞蛋兩隻打入同煎,至熟食用,每日兩次。

6.貧血:大棗50克,綠豆50克,同煮,加紅糖适量服用,每日一次,15天為一療程。

7.月經不調:大棗20枚,益母草、紅糖各1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或大棗5枚,生姜2片,桂圓肉适量,同煮食,每日一次,連服數日。

營養價值

食療藥效

1.大棗富含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能量代謝的必需物質,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2.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3.大棗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症有較好療效。

4.大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抑癌、抗過敏作用。

保護肝髒

紅棗中所含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是保護肝髒的營養劑。它能促進肝髒合成蛋白,增加血清紅蛋白與白蛋白含量,調整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有預防輸血反應、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等作用。用紅棗50克、大米90克,熬成稠粥食之,對肝炎患者養脾護肝大有裨益。用紅棗、花生、冰糖各30至50克,先煮花生,再加紅棗與冰糖煮湯,每晚臨睡前服用,30天為一療程,對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一定療效。

補氣養血

“紅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紅棗中的高維生素含量,對人體毛細血管有健全的作用。用紅棗20枚,雞蛋1個,紅糖30克,水炖服,每日1次,适用于産後調養,有益氣補血之功效。

藥理作用

1.免疫抑制作用:大棗的醇提物以每天100mg給大鼠灌胃,顯示大棗與硫唑嘌呤具有同樣的免疫抑制作用,對特異反應性疾病能抑制抗體的産生。大棗醇提物可能對大鼠反應性抗體有抑制作用,而對非反應性抗體不産生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大棗中的黃酮雙葡萄糖苷A,藥理實驗證明有鎮靜、催眠和降壓作用,大棗有增加白血球内cAMP的作用。大棗煎劑能降低CCl4對家兔肝髒的損傷。能延長小鼠的遊泳時間。最近報道大棗有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作用。

總之,大棗即平日供食用的紅棗,性質平和,是适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有效的藥物。大棗益氣生津,尤可治療老年人氣血津液不足,補脾和胃及治療老年人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故大棗對老年健身和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大棗的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具增加白血球内的cAMP的作用,具有抗變态反應、保肝、增加肌力、鎮靜、催眠和降壓的作用。這些均有利于延年益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