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識

第八識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前五識是感識,認識具體對象;後三識具有抽象的感念,并非直覺。第八識是社會階層的烙印,有了善惡觀和立場觀,得道多助、普渡衆生,謀求大同社會。所謂第八識就是人的世界觀,不生不滅,得道者成佛,失道者地獄,走向下個輪回。科學上指第八感空間覺,佛學解釋為修行人放棄的執念。
    中文名:第八識 外文名: 别名: 隸屬:佛學 又稱:阿賴耶識 釋義:人的世界觀

簡介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

眼識:

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眼識的功能。注意,眼睛隻能看見,而不會分别;如果你在區别這個是書、那個是筆,這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耳識:

耳朵具有聽的功能,同樣耳朵隻是具有聽見的功能,而不會區分這個是長笛的聲音、那個是小号的聲音。一區分,就是意識在作用了。

鼻識:

鼻子具有嗅覺,但它也隻是具有嗅覺功能,一區分香臭,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舌識:

舌頭具有味覺,同樣它也隻是具有味覺的功能,一區分甜和鹹,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身識:

身體具有觸覺的功能。

前五識是感識,認識具體對象。

意識:

意識是第六識,具有認識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識中有一識起作用,意識便同時俱起。

此外,意識對内外之境,不分有形無形,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比知、推測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業,皆由意識而作。現在心理學上,研究到前六識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還有第七、第八——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存在。

末那識:

末那是梵語manas的音譯。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其本質是恒審思量。因為它是執取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或其種子為我,使意識生起自我意識,所以末那識又稱為“我識”。這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煩惱的根本。

這種我執的具體表現是,我的具體生命在過去現在未來所思想所經驗的東西,有其餘勢,以種子的形式,攝藏于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中。末那識在下意識層面執取這些種子,以之為我。實際上,這些種子都是無始來前滅後生、非常非斷的作用。

金剛經》中最重要的三句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此中本來無常,末那識以這樣虛妄的東西為我,因此生起貪、憎、癡、疑、慢等種種煩惱。

末那識屬于潛意識的範圍,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惡之業,但因它執着自我,所以成為一切衆生自私自利的根源。末那識所執着的我是什麼呢?就是最後一個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

阿賴耶是梵音,又稱為藏識,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是一切善惡種子寄托的所在。

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由無明(無明二字的含義見我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對象的境界,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

一切衆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前七識的作用是能熏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所熏所緣,所以有所藏義。第七識恒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