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西縣

陽西縣

廣東省陽江市轄縣
陽西縣,隸屬廣東省陽江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沿海,東接江城區、陽東縣,北鄰陽春市,西與電白縣交界,南臨南海,介于東經111°22'28"至111°48'43"、北緯21°29'至21°55′,區域面積143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26.6千米。2020年末,陽西縣戶籍總人口55.5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9.54萬人,鄉村人口為35.99萬人。常住人口為43.40萬人,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8.98萬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4.42萬人。[6]陽西縣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品質上乘,具有分布廣、水量大和水質好等特點,擁有多處世界罕見的鹹水礦溫泉,允許開采量52774立方米每日,2008年獲“中國溫泉之鄉”稱号。春秋戰國時陽西為百越之地。1951年,屬陽江縣6、7、10區。1953年,屬陽江縣12至18區。1988年,陽江建市分縣,陽西縣成為陽江市轄縣。截至2020年6月,陽西縣下轄8個鎮,縣人民政府駐織篢鎮。2020年,陽西縣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為2.83萬元和2.01萬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長5.9%和9.8%。陽西縣縣城設在織簀鎮,G228國道、G15沈海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廣湛客專(陽西段)、江湛鐵路貫通全境,距離粵西機場約1小時路程,交通運輸十分便捷。
    中文名:陽西縣 外文名:Yangxi、Coun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441721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陽江市 地理位置:廣東省西南沿海 面積: 下轄地區:8個鎮 政府駐地:織篢鎮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529800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月亮灣、沙扒灣、大峒山、淨業寺、翠竹林庵、忠勇祠等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粵Q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55.54萬人(截至2020年末戶籍總人口) GDP:39.09億元(2004年) 地域名人:王志賓、何恬齋、王天錫、王若霞、何文華 地方特産:程村蚝、東水茶、東水草紙等 知名産業:海洋漁業 地區生産總值:188.14億元(2019年) 電話區号:0662 面積:1435km²

建制沿革

新石器時代,陽西地域就有人類居住。

春秋戰國時,陽西為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為南海郡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為合浦郡高涼縣地。

三國時期,屬高興郡管轄。

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陽西獨立為宋康郡。

隋初,廢郡為縣,陽西稱杜原縣。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為杜陵縣。

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廢杜陵縣并入南恩州(即陽江)。

明清兩朝,沿宋制。

民國開始至1950年,屬陽江縣6、7區。

1951年,屬陽江縣6、7、10區。

1953年,屬陽江縣12至18區。

1988年,陽江建市分縣,陽西縣成為陽江市轄縣。

行政區劃

1988年陽西建縣後,設8鎮1鄉。

1993年,蒲牌鄉改為蒲牌鎮。

2003年8月,撤銷蒲牌鎮并入織篢鎮,陽西縣轄織篢鎮、程村鎮、上洋鎮、沙扒鎮、儒洞鎮、新墟鎮、塘口鎮、溪頭鎮八個鎮。

截至2020年6月,陽西縣下轄8個鎮,縣人民政府駐織篢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西縣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沿海,東接江城區、陽東縣,北鄰陽春市,西與電白縣交界,南臨南海,介于東經111°22'28"至111°48'43"、北緯21°29'至21°55′,區域面積1435平方千米。

地質

陽西縣沿岸高潮區灘塗底質為泥沙質及泥質。沙扒鎮到儒洞鎮底質為泥沙及沙質。山區地帶礫質土多。大體上講,沿海地帶土質粘性相對大,部分水田呈堿性,山區地帶土質相對松散,部分水田呈酸性。

地形地貌

陽西縣境屬背山面海的丘陵地帶,平原面積17%,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和東南高,中部低。陽西縣最高點蛾凰嶂海拔1337米,位于縣境西北部,與電白區、陽春市交界。

陽西縣的地貌大體可分為沿海地帶和山區地帶兩大部分。沿海地區程村鎮的近河到溪頭鎮的散頭咀這一岸段屬洋邊海沿岸,洋邊海為一深入陸地的溺谷河口灣,沿海地段主要為沖積平原。陽西縣沿岸高潮區局部有紅樹林及草灘分布,灘塗遼闊、平坦。散頭咀至沙扒鎮,主要由三個鐮刀形沙灣連接而成,連接處呈半島岬角狀,是典型的山地溺谷岸段,灘塗類型有岩礁、礫石和沙灘,陽西縣沙灘岸段占海岸線40%,較長的沙灘岸段是上洋鎮的河北沙灘、儒洞鎮的月亮灣沙灘、沙扒鎮的海濱浴場沙灘。沙扒鎮到儒洞鎮這一岸段的特征與洋邊海岸段相似,屬儒洞河口岸段。山區地帶主要是新圩、塘口以及程村、織篢兩鎮的西北部。這些地方山地多,地勢高。

氣候

陽西境内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3.2°C,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

陽西境内主要有丹江、儒洞河、塘口河、白水河、漂河等5大河流,由北往東南流入南海。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陽西縣境内有三大主要河流,42座中小型水庫,可開發利用的水電裝機容量達3.2萬千瓦,已建成的水電站年發電量過6000多萬度。

礦産資源

截至2020年底,陽西縣有稀土礦、矽鐵礦、石英砂、鉀長礦等30多種礦産,其中石英砂儲藏量達6000多萬噸,純度達99.2%。=

森林資源

截至2020年底,陽西縣森林面積7.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1.56%,活立木材蓄積量370.93多萬立方米,為廣東省林業生态縣。

地熱資源

陽西縣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品質上乘,具有分布廣、水量大和水質好等特點,擁有多處世界罕見的鹹水礦溫泉,允許開采量52774立方米每日,2008年獲“中國溫泉之鄉”稱号。其中有沙扒月亮灣、河北港灣等多處天然海濱浴場,織篢東湖溫泉與儒洞溫泉為鹹水溫泉,其中儒洞鹹水溫泉有醫療保健作用,塘口鎮的熱水溫泉與周南溫泉為硫磺溫泉。

海洋資源

陽西縣海岸線長174.23千米,陽西縣領海外緣線向陸岸(海岸線)之間的海域總面積為5668.13平方千米(陽江市海域面積11940.84平方千米),占陽江市海域總面積的47.47%。其中:-10等深線淺海灘塗面積2.8萬公頃。陽西縣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有13個,分别為豐頭島、犁壁嶺、龜嶺、雞母嶺、大洲、小雙山島、大雙山島、大樹島、中樹島、樹尾島、白洲島、陽西青洲、牛鼻孔,其中豐頭島為有居民海島。

電力能源

陽西縣海岸線長,淺海灘塗面積遼闊,具備發展核電、火電、風電等電力能源項目的良好資源條件。陽西大力推進沿海電力能源産業基地建設,是廣東省重要電力能源産業基地。其中風電、水電發展較快,有廣東華廈陽西電廠、華潤電力風能(陽江)有限公司、陽西縣東水電站等發電企業19家。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陽西縣常住人口47.20萬人,比上年增加2699人,其中城鎮人口19.07萬人,農村人口28.13萬人,城鎮化率為40.41%;戶籍人口為543437人,比上年增加1712人,其中城鎮人口為96885人,鄉村人口446552人。

截至2019年末,陽西縣總人口為57萬人。

截至2020年末,陽西縣戶籍總人口55.54萬人,常住人口43407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9.54萬人,鄉村人口為35.99萬人。常住人口為43.40萬人,其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8.98萬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4.42萬人。陽西縣多為漢族,少數民族以苗族、壯族和瑤族為主,主要分布在程村鎮。

經濟

綜述

2017年,陽西縣地區生産總值239.78億元,增長7%。固定資産投資完成97.35億元,增長15.6%。農業總産值96.57億元,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236.1億元,增長12.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8億元,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萬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萬元,增長10.9%。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41.4億元,貸款餘額81.3億元,分别增長13.4%和14.9%。三大産業比例由2016年的26.3︰34.5︰39.2優化為24.5︰36.1︰39.4。

2018年,陽西縣地區生産總值233.03億元,增長5%。農業總産值88.97億元,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88億元,增長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44億元,增長8.2%。固定資産投資82.28億元,增長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萬元,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萬元,增長8%。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57.13億元,貸款餘額92.65億元,分别增長9.5%和14.4%。三大産業比例由2017年的24.2︰33.9︰41.9優化為24.3︰32.5︰43.2。

2019年,陽西縣地區生産總值188.14億元。陽西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67億元,增長0.2%。農業總産值98.89億元,同比增長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1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稅收增長4.5%。固定資産投資91.63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項目投資同比增長8%,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6.6%。“重點項目大幹120天”行動掀起全縣144個項目建設熱潮,如期完成時間節點任務項目120個,推動立項審批項目127個,開工和在建項目達89個,竣工驗收或試産投産項目11個,累計完成投資178.9億元。2019年實施縣重點項目53個(其中省重點13個,市重點24個),完成投資52.3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萬元,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萬元,增長9.9%。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74.51億元,貸款餘額107.18億元,分别增長11.1%和16.7%。

2020年,陽西縣地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4.3%,五年年均增長4.5%;人均GDP比上年增長3.7%,五年年均增長3.9%;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比上年增長7.9%,五年年均增長4.4%;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2%,五年年均增長8.8%;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51.1%,五年年均增長18.0%;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貸款餘額分别比上年分别增長12.05%、35.77%,五年年均分别增長9.52%、20.08%;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為2.83萬元和2.01萬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長5.9%和9.8%。

2021年上半年,陽西地區生産總值為112.59億元,同比增長16.4%,兩年平均增長7.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為31.26億元,同比增長4.0%,兩年平均增長1.8%;第二産業增加值為40.15億元,同比增長39.1%,兩年平均增長22.7%;第三産業增加值41.18億元,同比增長11.6%,兩年平均增長2.7%。

第一産業

2017年,陽西縣農業總産值預計完成96.57億元,同比增長4%,全年漁業總産值64.36億元,同比增長5.7%;總産量達53.07萬噸,同比增長3.5%。全年畜牧業産值達10.17億元,同比增長6.1%,肉類總産量達3.9萬噸,同比增長5.2%。

2019年,陽西縣糧食種植面積34.19萬畝,其中水稻30.58萬畝,實現水稻綜合機械化率74.2%。漁業總産值63.07億元,同比增長2.4%。以順欣集團為龍頭,創建2萬畝羅非魚養殖基地,建成4.2萬畝南美白對蝦綠色養殖基地以及深水養殖基地,開發水産品加工出口。牧業産值13.82億元,同比下降5.8%。以溫氏集團、海大集團等為龍頭,創建一批“公司+基地+農戶”标準化生态畜禽養殖場,引領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有效控制非洲豬瘟。林業工程紮實推進。林業産值達3.57億元,同比增長3.4%。

第二産業

2017年,陽西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預計完成236.1億元,同比增長12.8%,完成年度計劃任務106.4%。五金刀剪、食品加工、建材、電力能源等支柱産業總體保持平穩增長。

2019年,陽西縣開展“征地拆遷百日攻堅”和“重點項目大幹120天”行動,征出土地1萬多畝,掀起全縣144個項目建設熱潮,推動立項審批項目127個,開工和在建項目達89個,竣工驗收或試産投産項目11個,累計完成投資178.9億元。2019年,實施縣重點項目53個(其中省重點項目13個,市重點項目24個),完成投資50.08億元,拉動經濟發展的效應明顯。建立全行業全領域大招商機制,引進項目57個,總投資達942億元。

第三産業

2017年,陽西縣以旅遊業帶動第三産業迅速發展,碧桂園月亮灣海濱旅遊度假區、碧挂園鹹水溫泉谷、大垌山旅遊景區等項目建設全面鋪開。舉辦“蚝美陽西”美食節,打響“山盟海誓·愛在陽西”旅遊品牌。全年接待遊客26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1億元,分别增長30.7%和37.5%。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01.71萬平方米,銷售額41.74億元,分别增長40.1%和56.6%。商貿物流消費市場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71億元,比上年增長8.8%。粵豐廣場城市綜合體即将開業,商貿、餐飲、物流等行業蓬勃發展,服務業提速發展。

2019年,陽西縣累計接待遊客332萬人次,增長13.8%,累計旅遊收入29.3億元,增長12.5%。陽西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41億元,增長7.6%。依托凱旋商業街、禦景灣商業城等商貿綜合體引進盒小馬、麥當勞等知名連鎖品牌。房地産投資走勢平穩。商品房銷售面積65.11萬平方米,銷售額32.92億元。全縣進出口貿易總額完成6.24億元。

交通運輸

公路

陽西縣境内有廣湛高速公路、228國道、G15沈海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廣湛客專(陽西段)貫通全境,距離粵西機場約1小時路程。陽西縣距離廣州240千米,距湛江160千米。與廣東沿海高速公路相接,距珠海180千米,與陽陽鐵路相連。

鐵路

陽西縣境内有江湛鐵路貫通全境。

航運

陽西縣東距香港180海裡、距澳門140海裡,西距湛江110海裡,北距廣州220海裡,境内有口岸碼頭2個,漁港3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陽西縣共有中小學校(含教學點)155所(個),其中,普通高中2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含民辦3所),小學21所,教學點112個。在校學生63221人,其中,普通高中7909人,中職693人,初中15037人,小學39582人。全縣教職工4584人,其中,普通高中792人,中職45人,初中1552人,小學2195人。全縣幼兒園共74所,其中公辦園9所,在園幼兒17349人,入園率98.26%。138個村文化室建成,陽西縣檔案館、陽西縣科學館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

科學技術

截至2019年,陽西縣擁有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種高新技術産品。有陽江市唯一一家國家級“星創天地”——陽西縣恒生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陽西縣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文體事業

截至2020年末,陽西縣圖書館藏書總量121750冊,報刊113種,計算機42台,新購圖書2012冊。全年發放讀者借書證847個,借書35701人次66860冊次,移動圖書館圖書下載量(次)76024次,讀者滿意度:92%,2020年總流通人次93271人次,平均日進場讀者256人次。1~12月活動:組織各類講座次數8次,參加人次365人次。舉辦展覽28個,參觀人次116086人次。舉辦培訓班77個,培訓人次2827人次。舉辦活動次數84次,參加人數3650人次。

截至2020年末,陽西縣建設了25條健身路徑,配備建設器材。新成立了陽西縣廣場健身舞蹈協會,相關體育協會積極參與公共體育事業,組織了足球、籃球、2020年沙扒月亮灣半程馬拉松賽等多項賽事。

2021年4月30日,為迎接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陽西縣讀書協會舉辦了“100年裡的中國——2021粵港澳”共讀半小時戶外讀書活動,陽西縣讀書協會成員和織篢中心小學的學生齊聚南湖公園,讀書協會成員向學生講述陽西烈士鄭家康的革命故事,并齊誦鄭家康的家書《紅的孩子》,傳承紅色革命精神;誦讀了陽西才女王若霞的《讀書樂》,鼓勵學生多讀書、勤思考;誦讀國學經典《大學》,感受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陽西縣有醫療衛生機構264間,其中醫院14間、婦幼保健機構1間、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間、衛生監督機構1間、門診部3間、醫務室2間、個體診所19間、衛生站220間。全縣衛生技術人員2111人,衛生技術人員中有高級職稱78名。全縣每千人口執業醫師數、病床數分别為1.41、3.83,總診療人次、住院人次分别為228.6萬人、5.1萬人。

2019年,陽西縣第二人民醫院(儒洞鎮中心衛生院)建成運營,陽西縣婦幼保健院遷建一期項目即将完工。陽西縣完成125間村衛生站公建标準化建設。

社會保障

2019年,陽西縣完成城鎮新增就業5003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023人;完成培訓農村勞動力3338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6427人;促進創業424人;公益性崗位安置222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52人,實現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态歸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0%;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雙困”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2019年,陽西縣貧困人口7485戶13571人全部達到“八有”脫貧标準,15條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标準。社會保障體系持續完善。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00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為45.59萬人,城鄉養老保險參保26.07萬人。

環境建設

2019年,陽西縣辦結涉及破壞生态環境案件8件。縣城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提标部分已完成,溪頭鎮、沙扒鎮、儒洞鎮等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加快建設。全面推行河長制,紮實推進“五清”專項行動,完成清漂河流長度76公裡,清理河段面積36.5平方千米,清除水面漂浮物8900噸,清淤河道15條。實施空氣質量達标管理,加強高污染燃料禁燃、柴油車污染等治理。

新農村建設

2019年,陽西縣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具備通行條件的建制村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到100%,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99%。鄉村生态美麗宜居。省級新農村示範片4個村委會共44條自然村已達到美麗宜居村建設标準,15個省定貧困村共129條自然村已達到幹淨整潔村的标準。開展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100%完成村莊規劃,180條自然村基礎設施已動工建設。8個鎮(縣城區以外)1409條自然村已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市場化運營,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超90%。投資達4.5億元的全縣整體推進鎮村污水處理PPP項目順利開工。

曆史文化

地名由來

陽西縣因地處漠陽江流域以西而得名。

風俗民情

漁家婚嫁

陽西漁家婚嫁風俗,與岸上居民略有不同,沒岸上人多禮節,風俗較為樸質,滿帶着情趣,沾帶着古代搶親遺風。漁家婚姻關系一經雙方父母敲定下聘,漁家女要提前哭嫁,出嫁前兩三天,要洗髻沐浴,夾毛仔,收拾得全身上下煥然一新,前一天,家裡開始宴請親友,迎新之日,新郎帶着班小夥子撐着船接新娘來了,新娘則由一班女伴護着,不讓新郎船靠近,雙方鬥起鹹水歌。新娘被接回男家,安置在一隻彩船裡,小夥子圍着新郎新娘鬧房,直到夜深人靜才各自散去,新娘新郎鑽進船倉,合百年之好。

藏七月七水

七月七日午時,人們将沖洗幹淨的瓶、罐、埕或其他容器拿到井上盛七月七水,說是一年之中,唯有此日此時的水才是神仙水。這種水藏于家中,很久不變質。人們發燒可拿來飲用,幫助清熱去毒;其他病患者可用此水沖服藥片、藥粉;若誰長瘡,或有外傷什麼的,需敷草藥時,亦可用此水舂草藥、研藥末。

接花炮

陽西花燈,又叫花炮,每年正月十一,陽西人慣在各處娘嫲廟放燈,這天,娘嫲廟前人山人海,廟門前一排放着十二個花燈。花燈點燃,随着一聲脆響,花燈帶上一串火花,直沖霄漢。十二個花燈升在半空,直如十二把降落的傘。花燈燃盡,最後一個,内中會爆出一草捆子,狀如手乾玉轭,在半空搖搖晃晃落下來。這時,人群洶湧,萬頭趨動,萬千雙眼,都專看那草捆子,俗叫炮頭。因為傳言說,誰接了炮頭,這一年便會承大運,遇事逢兇化吉。最終,炮頭落下來,經過一番驚險激動人心的博擊,有人把炮緊緊攥在手裡了。接了炮頭的人要馬上到娘嫲廟前謝恩,謝恩後第二要酬福。按規例,接炮頭的人到了隔年正月十一,要依樣做一個燈送到娘嫲廟前,以供放燈。

賽龍舟

陽西縣每年端午節進行龍舟競賽。五月初一在程村鎮水面舉行初賽,初二在織篢河、牛坡河進行決賽。參演龍舟長30.6米,寬1.2米。每舟設坐撓手20人,擂鼓手兼指揮1人。比賽時,随着裁判長一聲令下,衆撓手奮力劃漿,一條條“蛟龍”在河道上你追我趕,鼓聲、鑼聲、呐喊聲震天。

九月九重陽放風筝

陽西是風筝之鄉,九月九放風筝已成為陽西人的習慣,有風筝的專門制作店,紮的風筝有老鷹、蝴蝶、百足、靈芝、雙桃、蒲魚、月亮等20多種。風筝形象生動,千姿百态,有的裝上弓弦,風筝在高空飛行發出嗚嗚的響聲。除風筝制作店外,一般人也會紮風筝,風筝紮好後,拿到野外放,到九月九日這天才進行比賽。風筝賽在陽西很普遍,各地都有舉行,織的上、下長岐村人在大坎嶺比賽,赢得者有獎品。規模較大,流行較長久的要數沙扒鎮,沙扒每年重陽日,家家戶戶男女老少,上白額嶺,在嶺上放風筝,人們邊放筝,邊燒烤,邊做遊戲,直到天黑才回家。直到現在,沙扒重陽節仍保持以往盛況。舉行過廣東陽西風筝邀請賽暨沙扒鎮第23屆風筝競賽,邀請全國著名風筝隊9支,當地風筝隊14支同台競技,角逐風筝競賽優秀獎,競賽場面盛況空前。

書村“走公”

“走公”是陽西縣沙扒鎮書村村傳統的廟會祈福活動之一,主要内容有“四大王巡遊”、男子隊“走公”、女子隊“走公”、舞龍醒獅表演、做社戲等。

方言

陽西縣人以講陽江話為主,屬粵語分支,是陽西流行的主要話種。講陽江話的人口335630人。陽江話既保留古漢語的特點,又具有地方色。其次是講海話,講這種方言的有87778人。再次是講客家話(涯話),講這種方言的有36967人,多分布在塘口鎮、新圩鎮、儒洞鎮、蒲牌鎮等地。此外,陽西縣還有少數人說陽春話和高州話,也還有極少數人是操瑤語的。

地方特産

程村蚝

程村蚝産于豐頭河出海口的洋邊海,無污染。程村蚝養殖已有500多年曆史,蚝産品有鮮蚝、蚝豉、蚝幹、蚝油等品種。

東水茶葉

東水茶産于鵝凰嶂南麓的東水山區,有300年曆史。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名茶之一。

西瓜

上洋西瓜産于龍高山西南面近海坡地。素有“體碩肉紅甜無核,皮薄水多脆無渣”之美稱。上洋西瓜品種有金鐘、黑美人、金美人等,“上洋海皮西瓜”品牌暢銷全國各地。

五彩薯

五彩薯,是陽西農村廣泛種植的農副産品。溪頭蕃薯有紫肉、紅肉、黃肉、白肉和五彩等多個品種,品質尤以永安五彩薯為佳,具有粉、香、甜、滑、嫩等特點。

蜜味黃皮

蜜味黃皮,咬起來像蜜那樣松脆,但味道又有點特殊,酸酸甜甜。蜜味黃皮的原料是黃皮子。黃皮子是陽江的一種水果。陽西特産蜜味黃皮1998年獲廣東省一輕工業“四新”産品優秀獎,1999年獲廣東省食品“一等金獎”,2000年獲亞太地區技術博覽會“最受歡迎産品”稱号。

東水竹筍

東水竹筍産于新墟鎮的東水山,東水鎮竹多,自然筍也多,每年春雨過後,竹筍就争先恐後地破土而出,那正是抽筍的旺季。東水竹筍煎炒、做湯是東水人待客的主菜,因而有“無筍不成肴”的說法。

玉荷包荔枝

玉荷包荔枝在陽西縣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曆史,主要種植在上洋鎮,種植總面積達800公頃,2001年在北京全國農展會上被評為名優品種。

上洋雙肩玉荷包荔枝是廣東省著名荔枝品牌,在全國農展會上被評為名優品種,為嶺南佳果之上品。雙肩玉荷包荔枝暢銷全省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地區。

妃子笑荔枝

陽西縣妃子笑荔枝種植約6萬畝,年産量約3.5萬噸,産值約4億元,主要分布在儒洞鎮、沙扒鎮、新圩鎮、上洋鎮。

紅心鴨蛋

陽西縣程村鎮是紅心鴨蛋的主産區之一,養殖放牧的母鴨在豐頭河的入海口淺灘覓食,漁、蝦、貝類和海藻為母鴨提供豐富的營養,所産的鴨蛋個大心紅,紅度達18~20度。

風景名勝

陽西縣劃分為六大區域:一是月亮灣海濱區,包括月亮灣度假中心和沙扒港、大樹島等;二是東水山區、包括鵝凰山、望夫山、東水風光等;三是龍高山區,包括龍高山、雙山島、南山海旅遊度假村、河北浴場以及文筆塔、雙魚古城等;四是羅琴山區,包括羅琴山、新湖水庫、洋邊海蚝場、冼村(冼夫人出生地)等;五是桐油山區,包括浸霁灣、熱水溫泉、古堡群和古寺古廟、馬山革命紀念地等;六是縣城區,包括大垌山、西湖公園、虎嶺公園、東湖鹹水溫泉度假山莊(被評為“中華綠色溫泉養生示範基地”)、冼太旅遊度假山莊、宋康路商業街和沿江路風光等。

陽西縣旅遊景點可分三條路線,即月亮灣至東水風光西線,龍高山至河北、雙山島中線,羅琴山至塘口古堡群至浸霁灣東線。

大垌山禅林景區

大垌山禅林景區位于縣城西郊約4千米處,是嶺南著名的佛教禅林,是陽江市十大景區之一。淨業寺座落在大垌山東北山麓,屬羅浮梵宇分支,始建年代久遠。清嘉慶末年,高州知府戴錫倫離任還鄉,途經大垌山,削發為僧遁入空門,取法号大千。民國25年(1936),時任陽江縣長李伯振為保護大垌山禅林,把大垌山列為風景保護區,并修通大垌山公路。

沙扒灣

沙扒灣位于陽西縣沙扒鎮,面向浩瀚的南海,包括沙扒海濱、月亮灣、青洲島和北額嶺等景點。

古村落

大洲村,隸屬陽西縣織篢鎮大泉村委會管轄,村房屋坐東向西,依河而建,建村始祖何田齋,清乾隆16年從陽江來織篢,在織篢圩上行街開福記油糖鋪,以經營加工農副産品為主,在全國開設42間油糖鋪,賺錢後何田齋來大朗買下大片土地,在河邊建村,取名大洲村,又名大朗。2008年,大洲村被廣東省文聯、省民協認定大洲村為首批“廣東省古村落”之一。

東水山景區

東水山景區位于陽西縣西北約60千米處,是一處避署之地。其中“鵝凰遠眺”、“東水明珠”曾列入陽江八景之一。

鹹水礦溫泉

鹹水礦溫泉位于陽西縣城東湖生态開發區内,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廣州240千米,毗鄰228國道,離廣湛高速公路織篢出口僅3千米。是一家集溫泉養生、住宿、餐飲、商務會議、康體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溫泉度假山莊。陽西溫泉200多萬平方米的溫泉區域,300多萬平方米的自然生态園林,20多萬平方米的湖景水系構建了一個純生态溫泉樂園。

白沙灣

白沙灣位于陽西縣上洋鎮西南方位,海岸線長有二十裡之多,白沙灣置于中間地段,向東行去可到河北渡口,往西走可到沙扒月亮灣。

沙扒海天旅遊度假邨

海天旅遊度假邨位于陽西沙扒鎮海濱,距陽西縣城38公裡,距廣州100公裡,距茂名120公裡,交通便捷,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橫山村泰安堡

泰安堡是塘口古堡群中的之一,位于我省第二批省定“紅色村”的塘口鎮橫山村委會,與橫山學校同為一體。始建于1807的清嘉慶年間,由劉振槐籌款興建,坐東北朝西南,長73.05米,寬84.04米,占地面積6139.1平方米,灰沙夯土圍牆,牆厚1米,高6米,圍牆上用花崗岩條石鋪築跑道,各牆體設有多處槍孔、外窄内寬。2002年被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梅花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梅花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陽西縣塘口鎮馬山村委會梅花地村,是陽江縣人民民主政府紀念亭所在地。

著名人物

1991年,陽西縣獲得“廣東省水利建設先進縣”榮譽稱号。

2001年,陽西縣獲得“國家級旅遊基地”榮譽稱号。

2001年,陽西縣獲得“國家級近江牡蛎吊養标準化示範基地”榮譽稱号。

2002年12月,陽西縣獲得“中國小刀中心”榮譽稱号。

2011年,陽西縣獲得“廣東省林業生态縣”榮譽稱号。

2011年2月,陽西縣獲得“中國蚝鄉”榮譽稱号。

2012年5月,陽西縣獲得“中國剪刀中心”榮譽稱号。

2013年,陽西縣獲得“中國綠色溫泉養生示範基地”榮譽稱号。

2013年,陽西縣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2016年,陽西縣被評為“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縣”榮譽稱号。

2016年,陽西縣被評為“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縣”榮譽稱号。

2017年7月,陽西縣獲得“全國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示範縣”榮譽稱号。

2017年12月,陽西縣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魅力示範縣200強”。

2017年,陽西縣獲得“省級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達标示範縣”榮譽稱号。

2018年,陽西縣獲得“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榮譽稱号。

2018年8月,陽西縣獲得“中國調味品之都”榮譽稱号。

2019年7月,陽西縣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強縣工程試點縣”榮譽稱号。

2019年,陽西縣獲得”廣東省園林縣城“榮譽稱号。

2019年,陽西縣獲得”廣東省衛生縣城“榮譽稱号。

2019年,陽西縣獲得“廣東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縣”榮譽稱号。

2019年,陽西縣獲得“廣東省數字農業示範縣”榮譽稱号。

2019年,陽西縣獲得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短視頻矩陣暨“區塊鍊+農業”試點縣榮譽稱号。

2020年8月,陽西縣入選農業農村部“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2020年12月,陽西縣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