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管理科學的内容
系統管理(systemsmanagement)是指管理企業的信息技術系統。[1]系統管理的具體形态也叫系統工程,控制論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為工程控制論。它包括收集要求、購買設備和軟件、将其分發到使用的地方、配置它、使用改善措施和服務更新維護它、設置問題處理流程,以及判斷是否滿足目的。系統管理通常由企業的最高信息主管全權負責。執行系統管理的部門有時稱管理信息系統(MIS)或簡稱為信息系統(IS)。
    中文名:系統管理 外文名:System management 應用學科:管理科學 含義:與一般管理不同 一般的管理:對管理對象的目前狀況進行控制 特點:對象過去行為特征的分析

簡介

從時間維度上看,系統管理與一般管理不同,一般的管理主要對管理對象的目前狀況進行控制,使之與預期目标一緻,而系統管理則不僅注重當前管理,而且還注重對管理對象過去行為特征的分析和為發展趨勢的預測,它在時間維度上堅持系統的整體觀和聯系觀,強調任何一個系統都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統一,把系統看成是時間的函數。

從空間維度上看,系統管理與一般管理不同,一般的管理往往隻關注某個具體特定的管理對象,而系統管理從整體、聯系和開放的觀點出發,關注具體對象控制的同時,還考慮該對象與其他事物的關聯性以及對象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趨勢和問題

系統管理的趨勢及問題包括:總持有成本,中央管理和網絡分散系統之間的資源和控制的正确平衡,所有或部分信息系統及系統管理的外購,戰略購買決定,專有、兼容以及開源軟件之間的選擇,互聯網及網絡接口的使用,控制信息系統的圖象用戶界面,安全管理,包括移動設備用戶的安全。

體系組成

系統監控、配置、操作

一個現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統需要全面監控管理對象(如車輛、信号、路況、流量等);制訂交通規則;根據流量情況設置必要的交通标志(如單行、禁行、限制時段禁行等)和調節信号燈等。

與之相應,IT系統管理要有一套“系統監控、系統配置和系統操作管理”工具。包括對于基本組件(如CPU、内存、硬盤、文件系統、打印機和網絡等)運行情況的監控;對于交易系統、數據庫、應用中間件和WEB服務等系統的監控;對于軟硬件系統的資源登記和軟件升級分發;對于作業排序和應用程序作業調度等。

事件關聯和自動化處理

交通管理的另一個重要職能是處理事故(事件),分析規律性或突發性的交通擁堵的原因并提出解決辦法。

“事件關聯和自動化處理”是IT系統管理的第二類職能。整體地分析和鑒别形成/導緻某個事件的各種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是來自網絡,也可能是來自服務器系統、數據庫或應用邏輯。确立問題的根源并進行相應的處置,如報警或啟動某個引擎程序等。

業務影響管理

對于交通管理,人們關心的是從甲地是否可以在規定時間内到達乙地,或需要多少時間可以确保到達。也就是說,交通管理的具體工具、方法和策略等隻是手段,人們真正關心的隻是如何保障安全快捷的出行。

IT管理也是如此,企業希望業務系統能否做到7*24不間斷運行;能否做到對于終端用戶的最大響應時間不超過3秒;能否做到數據的整體安全性,等等。“業務影響管理”就是希望IT系統管理能夠保障業務系統的服務水平,并且将業務系統的性能影射到各個可能的影響因素上,幫助用戶及時發現性能的變化并識别導緻變化的原因。

綜上所述,IT系統管理的目标是保障IT系統的性能和可用性;保障數據和其他信息資源的完整性;保護系統的安全。IT系統管理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系統監控、系統配置和系統操作管理;事件關聯和自動化處理;業務影響管理。

推動

綜述

信息技術在中國各個行業中的應用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已為各級決策部門所共識。注意到各個行業的IT投入都以系統建設和應用開發為主,而系統的有效管理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不僅如此,某些地方和部門甚至嚴重忽視IT系統的管理工作。

在經濟高速發展而IT普及相對滞後的中國,企業重視應用系統的建設和開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中國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随着越來越多的生産系統、企業運營核心應用、企業管理系統的投産,随着企業信息部門職能由開發建設到計劃管理的轉化,随着形形色色IT系統故障導緻的災難事件的發生,人們開始認識到需要一套工具、制度和體系去管理企業的IT基礎設施。

IT技術的發展

業務應用的激增。早期的網絡和數據庫都是服務于少數幾個甚至是唯一的一個應用,即,一個應用獨占網絡并帶有自己獨立的數據庫。這種情況下,該應用系統本身自帶的“管理”(如人員訪問權限、數據備份策略等)即可保障該系統的運行。但是,就像一條公路不能為一個車輛獨占一樣,大量的中間件和在其上開發的應用系統開始共享網絡、數據庫甚至服務器。如果各個系統的“管理”仍然是各自為政、自成體系,必将帶來許多諸如網絡帶寬或其它資源的競争、數據的不一緻、使用的不方便等等弊端,而且還會交幹擾,形成難以診斷和恢複的災難。

機構調整、業務重組和優化以及公司并購。在進入WTO的背景下,大型國有企業面臨着機制轉變的壓力,中小企業面臨着管理規範化和增強核心競争力的挑戰。将IT應用和IT基礎設施管理相分離是适應業務需求不斷變化的必然要求。

企業所處市場的變化

一方面,IT重要性不斷提高,正在成為企業核心競争力的組成部分。業務應用系統的可*性、可用性,能否達到約定的服務水平(既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指對于關鍵服務指标的規定,如系統響應時間,年宕機時間,或宕機恢複時間)等等問題已經成為可能影響企業赢利水平甚至生死攸關的關鍵問題,因而也是對于IT部門的尖銳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要求企業必須擁有健全的IT系統管理體系。

另一方面,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企業必須不斷推出新型業務服務系統,而費用控制決定了IT部門不可能更多地投資人力去運營和管理層出不窮的新應用。一個集成的智能化的IT系統管理體系是解決這個矛盾的利器。

通過以上三個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到IT系統管理對于中國企業信息化長足發展的重要性。實際上,良好的管理系統可以有效地監控操作系統環境、網絡環境、數據存貯環境、信息安全環境和業務應用環境;良好的管理系統可以準确地定位和綜合診斷系統異常的原因并提出修複的方案;良好的管理系統可以有力地為業務系統保駕護航,讓業務應用高枕無憂,從而使企業IT部門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在服務和推動業務方面。

因此,建設、開發、管理,三位一體,缺一不可。而在目前,必須強調IT系統管理。

選擇産品

除了需要可靠的穩定性、伸縮性、高可用性和易用性以外,先進的IT系統管理産品體系應當具備以下特點:

1、開放架構。支持主流标準;支持第三方工具;提供API和管理工具支持定制;支持多OS環境。

2、跨平台。系統管理體系應當支持在工作組和企業級服務器上的部署。

3、可擴展性。與系統、應用和其它管理平台具有互聯性和互操作性。分布式易于部署。支持大型網絡,但又可以采用靈活的分布式體系。可以縮短投産時間,加速見效(Time To Value)。

4、集成和高整合。系統管理的一個大忌是各自為政。某些工具單個看來可能很好,但是難以整合,為企業級系統管理的集成設置障礙,因而無法實現與應用聯結的端到端的管理方案。

5、智能化。系統應當包含預制的但可以調整的管理經驗值;可以對于業務系統實施預放措施bsp;廠家/服務商的實力和服務及工程實施經驗。

如何實施

前面提到,在建設、開發、管理三位一體的信息化工作中,大多數企業是從建設、開發入手的。

有的是先鋪路,而後考慮跑車的問題;即,先把網絡和系統建設起來,開發什麼應用是以後的事情。更多的企業是從跑車入手考慮鋪什麼樣的路;即,以具體應用決定建設什麼樣的系統和(或)網絡。

以上兩種情況都忽略了系統的管理工作,因而為以後的信息化發展可能留下了隐患。

随着對于應用的服務水平(如性能和可用性)要求的提高,信息系統管理開始逐漸得到重視:要求在關鍵業務應用的項目中提供對于應用保障的管理方案。

應當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實際上處于一種附屬地位。就像為了在公路上跑車(應用),給該車專門配備一批望、清道、押車的人員,這批人員隻是為這輛車服務,所以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通警察。

人類的智慧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雖然解決和完善的過程已經用了幾千年的時間(實際上,現在的交通法規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基本的方案是,設置專業的協調和管理所有的通行車輛的職能(如交通警察),并且,制訂一套規範所有的通行車輛的交通規則。

讓回到IT世界。采用先定管理規則并建立整體的企業級IT系統管理是解決問題的理想方法。理解許多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已經有很複雜的IT基礎設施和衆多的應用,采取一套無所不包的管理方案來統管一切未必現實。在關鍵業務應用系統中建立管理系統不失為一條可取之路。

但是,需要将“專人”從“專車”中邏輯地分離出來。即,這批“專人”還是專門為該車服務,但是,他們要符合另外一套管理體系。有點像成立一家專業的押運公司,以改進原來各自為政的局面。在IT應用開發工程中,建議獨立地确立——盡管是服務于特定的應用的——管理邏輯,可以考慮在開發商之外再另外引入一個專業的管理服務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